發布時間:2018-11-07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家風好,就能家道興盛、和順美滿;家風差,難免殃及子孫、貽害社會。”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:“領導干部的家風,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,而且關系黨風政風。”2015年10月,中共中央印發《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》,以黨內紀律的形式對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廉潔齊家,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作出明確要求。良好的家規有利于孕育良好的家風,對于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,進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黨風政風。我國歷來具有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傳統,因此,優秀傳統家規中的許多內容對于新時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,仍具有積極重要的啟示作用。
一、公正公道的處世觀
為官做事離不開一顆為公之心,惟有事事處處都站在人民的立場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堅持為公為民,才能真正獲得人民的認可。我國傳統家規明確反對以私害公,強調為官者要以公心為大,公正公道、奉公勤政是我國傳統家規中的重要內容。年富《官箴》刻石有言:“廉則吏不敢慢,公則民不敢欺;公生明,廉生威。”《徐氏家范》有言,“為家長者,必秉公執直”。《鄭氏規范》中要求子孫“既仕,須奉公勤政,毋踏貪黷,以忝家法”,并指出“子孫倘有出仕者,當蚤夜切切以報國為務”。這些家規成為鄭氏家族后人戴在頭上的一道“緊箍”,也在時刻警醒后人,為官做事一定要堅持公正公道、為公為民。
公正公道之心體現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,需要在家庭點滴中不斷培養、潛移默化。我國傳統家規主張以公心治家,用公心影響后人的內容還有很多,例如“家長專以至公無私為本,不得徇偏”、“凡宗族間有是非曲直,族長當秉公道以決之”等。秉公評判,才能用公正公道的家庭文化孕育出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為公之心。
忠誠、干凈、擔當是新時代對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。沒有公道之心,就不可能做到忠誠、干凈、擔當。秉持公心,才能促進廣大黨員干部對黨忠誠;一心為公,才能砥礪我們擔當作為。
二、清正廉潔的從政觀
在我國不同時代的家規家訓中,有很多內容都在教誡子女及家人要清正廉潔、潔身自好、勿貪勿奢,并將廉和恥結合起來,以知恥之心來促廉潔。這對于我們繼續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具有現實意義。有家訓指出,“不廉則無所不取,不恥則無所不為”。為官者手中握有一定的公權力,必須懂得廉恥,堅決“不取”,做到清正廉潔。
包孝肅公家訓云:“后世子孫仕宦,有犯贓濫者,不得放歸本家;亡歿之后,不得葬于大塋之中。不從吾志,非吾子孫。”還有家訓指出,“仕宦不得以賄敗官,貽辱祖宗”。由此可見,傳統家規對貪贓枉法的行為是零容忍的。“不惟厚祿萬鐘為貴,而以節義為貴;不以黃金為富,而以經術為富。一身立政,民有可德之惠;一家積善,史有可錄之功”。厚祿、黃金不是為官者的真“財富”,為官者真正的財富是老百姓感懷的惠政,是實實在在為民的政績。“家之興替,在于禮義,不在于富貴貧賤”,為官清廉、潔身自好、言傳身教,是留給后代最寶貴的財富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“各級領導干部要教育親屬子女樹立遵紀守法、艱苦樸素、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,明白見利忘義、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,要為全社會做表率”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,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。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學習好傳承好古人清廉的從政觀,始終做傳承清廉家風,弘揚清風正氣的堅定踐行者,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。
三、慎于律己的修養觀
權力越大,責任越重,經受的考驗也越多。面對“圍獵”在身邊的各種誘惑,黨員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、常思貪欲之害、常懷律己之心,做到慎始慎終、慎于律己。
在我國傳統家規家訓中常有以“毋”字開頭的警句,這些內容在時刻警醒人們要手握戒尺、慎于律己。如“欲路上事,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,一染指便深入萬仞”“毋因群疑而阻獨見,毋任己意而廢人言,毋私不惠而傷大體,毋借公論以快私情”等。重大節尚須慎小節,私心、怠惰、奢侈、罔法、縱欲等,往往都是從細微處開始侵蝕為官之德,這就要求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慎小處、慎細行、慎微末。領導干部手中握著公權力,交友就不再是純粹個人的小事,而是事關能否公正用權、廉潔從政的大事,所以必須慎重。正如《顏氏家訓》所言:“是以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自芳也;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”人際關系、朋友交往看似小事,卻會影響人的一生,稍有不慎,便會走上不歸路。身為領導干部,一定要嚴格自身交友原則,慎交友、交好友。
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在各種誘惑面前能否堅守初心,做到慎于律己至關重要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嚴以律己,就是要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,慎獨慎微、勤于自省,遵守黨紀國法,做到為政清廉。”要把好權力關、金錢關、美色關,做到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凈凈做事、坦坦蕩蕩為官。要警鐘長鳴,不斷加強自身修養,不斷改造自我、提高自我,在慎于律己中鑄牢理想信念、錘煉堅強黨性,做到守得住清貧、耐得住寂寞、穩得住心神、經得起考驗,不斷增強抵御誘惑的能力與定力。
四、勤儉淡泊的生活觀
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也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重要法寶,是我們黨應該長期堅持并不斷弘揚的光榮傳統。《鄭氏規范》指出:“子孫不得與人眩奇斗勝兩不相下。彼以其奢,我以吾儉,吾何害哉!”還有的家訓則要求“子孫不得無故設席,以致濫支。唯酒食是議,君子不取。”“家業之成,難如升天,當以儉素是繩是準”。傳統家規中所大力倡導的勤儉生活態度,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當率先垂范。
諸葛亮《誡子書》中有言:“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”勤儉雖只是個人生活習慣,卻與一個人的品行修養關系密切,更與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休戚相關。“勤儉者謀生之本計,亦人生立德之善道。惰則為失身之始,奢則為喪家之階”。保持勤儉本色,才能正氣浩然、初心不改,才能在為人民服務中找到人生樂趣。“大凡貪淫之過,未有不生于奢侈者。儉則不貪不淫,是可以養德也”。勤儉與清廉密切相關,為官從政者一旦有了貪欲,開始向往奢侈享受而丟棄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,就極易滑向腐敗的深淵。
“蓋志以淡泊明,而節從肥甘喪矣”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,但比富比奢肯定不是共產黨人的生活觀。厲行節儉、淡泊名利,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在勤儉節約的生活中遠離低級趣味,培養高尚情操,樹立起立德立功立言的遠大抱負,真正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、純粹的人、有道德的人、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。
總之,我們要深入學習、認真研究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優秀傳統治家格言、家規家訓,實現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使保持優秀家風成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,成為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內容,為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、全面從嚴治黨作出重要貢獻。
來源:《黨建》雜志